文:韦亚军
摄影:Bob君
“不出意外的话,今年干一年,可以顶过去两年。”
接的IPO项目太多,今年香港不少律所、投行、会计所的从业人员要忙疯了。
“以前忙完年报就能放假,今年接的IPO项目太多,7月还在连轴转。”香港某四大会计师楼一位审计合伙人表示,“基本上是从1月忙到现在。”
而且,投行不仅一举扭转裁员颓势,反而纷纷开始重金抢人。有报道称,高盛香港IBD暑期实习生转正率从往年50%提升到90%,别说裁员,连实习生淘汰率都在大幅度下降;摩根士丹利也不甘示弱,他家推出了“快速晋升通道”,据说2年可升Associate。
年薪120万港币起步
展开剩余82%投行开始“报复性”招聘
众所周知,最近几年香港投行经历了一段“至暗时刻”,尤其在2022–2023年。高盛、大摩、瑞信等外资行轮番裁员,高盛去年一度裁掉亚洲投行部约三分之一人手。但2025年春节过后,画风开始突变。
与IPO项目相关的猎头、投行、律所、会计所等泛投行企业一改往年“裁员态势”,不仅不再大规模裁员,甚至开始重金抢人。
某国际猎头公司董事透露,“3月起,单是港股IPO团队职位就比去年全年增加一倍;薪酬包普遍上调20–30%,VP以上级别现金部分可谈。”
“以前发Offer被候选人鸽,现在候选人排队求内推。猎头报价一个保荐人签字权+两年经验,年薪120万港币起步。”某中资券商HR负责人表示。
毕马威、德勤也变了,他们两家今年上半年新招审计与税务人员各超200人,接近去年全年水平;安永甚至把部分咨询线员工临时抽调到IPO项目组,用以弥补临时的人员缺口。
“往常4月出完年报,5-7月可以休假。今年我们组4月还在做宁德时代IPO的加期审计,6月又接了3家18C章特专科技,7月只能把年假清零。”某四大高级经理表示。
盛德、富而德、高伟绅等英资律所,已经重启了应届培训生计划,部分团队甚至给出“入职即参与大型A+H项目”的卖点。由于律所专业性更强些,其IPO项目部门的人手需求也显得更为急迫。
“连高盛都不裁员了”——一位外资行董事总经理笑言,现在内部讨论的是“如何留人”,之前谁裁的越多,今年谁招聘做的越积极。
有报道称,高盛香港IBD暑期实习生转正率从往年50%提升到90%,别说裁员,连实习生淘汰率都在大幅度下降;
摩根士丹利也不甘示弱,他家推出了“快速晋升通道”,据说2年可升Associate;
中金、华泰等中资券商则显得简单粗暴,他们直接开出签字费抢VP级别保荐人。
招聘火爆背后,是业务量的几何级增长。投行、律师、会计师平均每个大型IPO项目可收取总费用1–2亿港元,其中会计师费约占8–12%,保荐人费占50–60%。
据Wind统计,51家已上市公司支付的发行费用合计53.4亿港元,半年就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。“不出意外的话,今年干一年,可以顶过去两年,大家都很有干劲儿。”一位从业者表示。
200家企业排队港股IPO
数据显示,目前有超过200家企业正在筹备在港上市。今年年初至7月,香港已有51宗IPO,同比增长40%,全年有望突破80宗。
2025年上半年,香港以1071亿港元募资总额时隔四年重夺全球IPO募资冠军。如果把时间轴拉长到7月25日,募资总额已飙升至1273.6亿港元,几乎等于2023与2024两年之和。
其中前十大IPO占到募资总额的81%,而宁德时代一单就达410亿港元,更是刷新了2021年以来全球纪录。
在这些IPO项目中,有96%新股获超额认购,平均数为687倍,其中布鲁可、蜜雪集团则双双超过了5000倍。
从数量上看,最繁忙的要数6月30日,因为这一天内就有8家公司同时招股、16家公司递表。截至6月底,主板排队企业210家,创历史新高。
在上市速度上,上半年共有7宗A+H募资770亿港元,占总额72%,平均3–6个月即可完成,最快25天。
分行业看的话,仍旧以新经济+生物科技企业为最多。其中21宗新经济IPO募资额高达768亿港元,未盈利生科(18A)与特专科技(18C)递表量分别达6宗与12宗,是去年的3–6倍。
三大有利变量,叠加2025
“HR直接在公司走廊放行军床”
分析人士认为,导致香港IPO火爆,带动泛投行领域大热的因素主要有三:
1、政策“组合拳”
首先,2024年4月证监会“五项对港合作措施”明确支持A股龙头赴港二次上市;
其次,港交所推出“科企专线”+保密申报,特专科技公司最快6个月挂牌;
另外,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对市值≥100亿港元且合规记录良好的企业,审批时间压缩至30个工作日。
“红筹架构搭完又拆,VIE协议改了8版。客户问的最多的不是法律问题,而是‘能不能再快一点’。”某红圈所香港办公室合伙人不知道咋回答了,“主要还得看审批。”
2、资金回流与流动性
今年5月,金管局罕见大幅注资,以对冲宁德时代等巨无霸IPO的流动性需求;
恒生指数年内涨20%,恒生科技指数涨19%,市场回暖带动新股“赚钱效应”。
3. 企业“出海”刚需
宁德时代、恒瑞医药、海天味业等A股龙头在港募资,既补充外汇“弹药”,又靠近国际投资者;
超过50家A股公司已披露赴港计划,总市值逾2万亿元。
“每天排6场管理层会议,晚上10点回酒店继续改招股书。之前宁德时代项目我们组连续两周凌晨3点下班,HR直接在公司走廊放了张行军床。”某外资投行一名Associate称。
发布于:北京市通弘网配资-安全炒股配资网-专业在线配资-证券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