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湖南农村孩子,入伍52天就上了战场,还立了一等功。这事放到现在,估计很多人都觉得不可能。
1960年6月,祁阳县一户普通农家传出婴儿啼哭声。这个孩子就是唐立忠。家里穷得叮当响,父亲种地,母亲操持家务,他还有两个妹妹要养活。
那年头的农村孩子,能上学就算烧高香了。唐立忠家里哪有这个条件,但这小子偏偏不死心。经常趴在学校窗台外偷听老师讲课,那股子求知欲让人心疼。
18岁那年,征兵消息传到村里。唐立忠二话不说就报了名。村里20多个小伙子排队体检,最后只过了6个人。其中4个要去云南前线,唐立忠就在里头。
1978年12月,改革开放刚开始,唐立忠踏上了南下的火车。到了部队一看,好家伙,坦克大炮,各种从没见过的装备整整齐齐摆着。这农村娃直接看呆了。
分配到41军123师368团特务连,这可不是普通连队。专门干侦察、爆破这些技术活,对新兵要求特别高。唐立忠刚开始还想偷懒,问班长能不能不学理论,只练体能。
班长直接给他上了一课:"军事理论是保命的东西。不懂地形图怎么找敌人?不会看方位怎么规划路线?光有蛮力在战场上就是送死。"
这话把唐立忠给点醒了。从那以后,他学什么都特别认真。别人训练完就想休息,他还要给自己加练一两个小时。班长教的东西,他听一两遍就能掌握,还能马上用到训练里。
52天的新兵训练还没结束,前线就传来紧急消息。越南那边局势紧张,战争一触即发。连长本来想让新兵留下继续训练,毕竟他们军事素养还不够。
唐立忠坐不住了,主动找连长要求上前线。"我们训练这么久就是为了保卫国家,现在正需要我们,怎么能留下?"连长看这小子训练确实刻苦,各项技能都很出色,最后点头同意了。
1979年2月16日,战争爆发前一天。唐立忠被编入七连,负责工兵爆破任务。那天晚上的晚饭特别丰盛,各种罐头,还有现杀的猪肉。这让从小过苦日子的唐立忠感到格外满足。
2月17日凌晨下起小雨,边境线上静得可怕。上级要求绝对安静,连咳嗽都不能有声音。唐立忠躺在战壕里,望着头顶星空,心里五味杂陈。
天一亮,战斗打响了。唐立忠跟着部队向103高地推进。突然,前方出现三个"品"字形分布的暗堡,机枪不停地往外喷火舌。部队被压制得抬不起头,好几个战友当场牺牲。
副指导员下令,工兵班负责炸掉这些暗堡。班长观察了一下地形,制定了作战方案。要先炸1号暗堡,再炸2号和3号。
"让我来!"唐立忠第一个站起来申请出战。班长看着这个稚气未脱的孩子,军装在战争中已经很破旧,但穿在他身上依旧笔挺。犹豫了一下,最后还是同意了。
唐立忠腋下夹着炸药包,在战友火力掩护下向暗堡摸去。敌人的子弹从四周穿过,他敏捷地滚进弹坑,连续投了3枚手榴弹,利用烟雾掩护继续前进。
跳出战壕,趁着敌人被手榴弹炸懵的机会,他把点燃的炸药包扔进射孔。一声巨响,1号暗堡被炸毁了。战友陈国华也成功炸掉了2号暗堡。
最麻烦的是3号暗堡,位置最高,用石砖垒砌,墙面光滑,三个射击口同时喷火。唐立忠摸到暗堡下面,准备点火时发现导火索受潮了,根本点不着。
这时候战友潘正华赶来增援,带来新的炸药包。唐立忠一把抢过来,用力拉引子时竟然拉断了。情急之下,他用牙齿咬住小铁丝,拉开炸药包点燃了。火药喷到左眼也顾不上,直接把炸药包推进射击孔。
炸药爆炸后,暗堡被炸开一个缺口,但里面的火力丝毫没有减弱。唐立忠急了,抢过战友刘祖告的炸药包,边跑边喊:"我来,你掩护!"
他几步绕到暗堡后面,爬上顶部。为了不给敌人反应时间,冒险把导火索切到只剩5、6厘米,用力塞进缺口。就在他跳下暗堡的瞬间,炸药包爆炸了,暗堡被掀上了天。
战友们从泥土中把唐立忠挖出来,这小子居然毫发无损。他拍拍身上的土说:"任务完成了。"
这场战斗,唐立忠5次爆破,炸毁敌人2座暗堡,毙敌9名。消息传回团部时,指挥员们都不敢相信。一个入伍52天的新兵,能有这样的表现,简直是奇迹。
1979年9月17日,中央军委发布命令。唐立忠荣立一等功,被授予"爆破英雄"称号。共青团中央还给了他"全国新长征突击手"的荣誉。
有句话说得好:"三等功站着拿、二等功躺着拿、一等功家属拿。"唐立忠能活着拿到一等功,确实不容易。这份荣誉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,组织决定重点培养他,他也选择留在部队继续服役。
1988年,唐立忠和李作成一起参加全军模范代表大会。李作成后来当了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,两个在同一场战争中建功的年轻人,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。
从战士到大校,唐立忠在部队干了37年。历任排长、连长、营长,一直升到军分区政治部主任。1994年和1998年,他还参加了抗洪救灾,体会到了"军民团结如一人"的真正含义。
2007年调任广东惠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,2015年以大校军衔在深圳退役。这个从湘南田埂走出来的农家子弟,最终成长为共和国的栋梁之才。
唐立忠经常对新兵说:"训练就和打仗一样,不是你跑不动就可以不跑了。"这话听着严厉,但体现的是他对年轻战士的深切关爱。因为他经历过真实的战争,懂得战争的残酷。
2019年,唐立忠获得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。从1979年到2019年,40年时间见证了中国的巨大变化,也见证了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。
退役后的唐立忠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,哪里有抢险救灾,哪里就有他的身影。这种退役不褪色的精神,正是老一辈军人最可贵的品质。
一个18岁的农村孩子,52天从田埂走向战场,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传奇。最终成长为大校军官,这个转变本身就是最好的励志故事。
通弘网配资-安全炒股配资网-专业在线配资-证券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